联系我们
固话:029-68566710
          4000-717-317
手机:18629288016
行业动态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动态

如何保障应急状态下的医院氧气供给|医用氧供给系列①


据估算,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医院的用氧量至少是平时的3倍以上。如何保障应急状态下的氧气使用,是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在疫情之后需要认真思考和加以准备的问题。


医院气体系统又被称为生命支持系统,在既往的管理过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忽视。事实上,医用气体系统的投入和规划,不仅要看眼前,更要看长远。


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全国各医院贯彻“全院一张床”的精神全力收治患者,并通过增加重症床位、增配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来扩增重症救治单元,用氧量大幅增加,不少医院的用氧量远超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设计流量值,氧气供给严重不足。氧气供给,成为了新冠病毒感染临床救治的考验之一。


当下,新冠病毒感染高峰已经过去,但增加氧气储备能力、扩充氧源;将氧气安全、及时输送到病床旁;确保类似的应急状态下,医用氧供给能够有备无患,仍是应该关注的话题。《中国卫生》杂志邀请相关专家、医疗机构相关工作负责人,对公立医院氧气供给现状进行分析,从临床诊疗需求出发,以平急转换思维为导向,提供建议与实践经验。


日前,根据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医院氧气供给的情况以及面临的问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用气体装备及工程分会,以及相关研判专家组,对多家综合医院氧气供给情况进行调研后,分析了医院氧气供给存在的问题,并从氧源配置、用氧量计算、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设计与建造、管理与运维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医院氧气供给水平和平急转换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学依据。


目前,我国医院氧气来源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是医用液氧、医用氧气瓶和医用制氧设备。氧气在临床上的应用则主要体现在救治和氧疗两个方面。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管中心标准管理处处长王强向记者介绍,公立医院的用氧储备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安全性,二是有效性。安全性主要遵照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修订版)中的要求,即液氧储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立方米,总容积不大于20立方米。在有效性方面,主要体现在保障氧气用量的供给。

具体来讲,医院用氧量按照GB50751-2012《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要求的公式计算,Q=∑[Q+Qb·(n-1)·η],实际应用中可简化为Q=Q1+Q2+Q3。Q表示用氧总量(立方米/小时),Q1表示普通病房用养量,按照总病床数15%计算,应急期间按照100%计算,且终端流量取2.5升/分钟;Q2表示生命支持区域(手术室、ICU)用氧量,终端流量取10升/分钟;Q3表现高压氧仓用氧量,按照仓容量计算,每人位按照1立方米/小时统计。

在实践中,一些医院探索出了常规用氧量估算的参考数据,比如手术室和ICU等生命支持区域,每张重症病床的耗氧量一般为10升/分钟;每台呼吸机耗氧量约为10升/分钟;每满瓶氧气可以保障1台呼吸机使用大约7小时;1台5立方米的液氧储罐,在平时可以保障1000张床位规模的医院使用2天,而在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高峰期间,则只能保障大约16小时的氧气供应。

以一家拥有床位1000张、手术室床位15张、ICU床位35张的医院为例,全院平时用氧量约为52.5立方米/小时,而在类似新冠感染救治期间的应急状态下,医院用氧量则增长为180立方米/小时。由此可见,在不考虑增加高流量吸氧床位的情况下,医院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用氧量至少是平时的3倍以上。王强说,不能支持这一用氧量的增长变化,是大多数医院在新冠感染高峰期氧气供应的实际情况。如何保障类似应急状态的氧气使用,是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在疫情之后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当前,医院氧气供应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医院液氧储存能力不足,液氧气化能力不足,二级减压箱设置不合理,医用气体系统规划设计不合理,医用气体系统建设质量参差不齐,医用气体系统未进行定期检测,医院氧气保障模式单一,医院缺少应急供氧方案,标准体系建设亟待完善,医用气体管理与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性培训。

氧气在医院救治新冠患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在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间,重症患者激增,氧气的供给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严重制约了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因此,随着新冠病毒感染高峰期的平稳度过,医疗机构更加意识到氧气供给在既往管理过程中所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医院气体系统是医院的生命支持系统,通过新冠病毒感染高峰的考验,医疗机构应该对氧气的供应工作加强重视,引导医院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重视包括医用氧气在内的各项生命支持系统、诊疗器械等的使用和管理,完善相关系统的建设,科学合理制订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应急保障方案、管理运维方案、管理与技能培训方案等,并将各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实施方案落地落实落细,切实提高医疗机构疾病救治的平急转化能力。

文:本刊记者 王祎然 孙梦
审核:孔令敏 张士

制作:中小卫1号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卫生杂志”)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9-2020 陕西莫格医用设备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古城数据

ICP备案号:陕ICP备19000739号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陕)-非经营性-2018-0021


网站二维码